《中意文化比较》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学院 | js06金沙登录入口 | 课程名称 | 中意文化比较 |
教师 | 苏曦琪 | 课程性质 | 专业选修课 |
授课 章节 | 中意语言文化对比 | 知识点 | 汉语与意大利语的历史演变、汉语与意大利语的对比 |
教学 目标 | 知识目标: 通过对比中意语言文化,让学生能够掌握两国语言发展的历史以及将两种语言的特点,能够明确中意语言差异。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用意大利语描述意汉两种语言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能够用意大利语简述汉语和汉字的历史,传播汉语语言文化;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 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汉语和意大利语的历史和文化,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以及背后的价值观,培养同理心,尊重语言和文化多样性,树立文化自信,滋养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 | ||
思政 元素 | 1.历史认知与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汉语及汉字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到祖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播:通过翻转课堂活动的设计,学生用意大利语进行汉语的教学,让学生成为汉语的传播者,将中国文化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3.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结合语言对比分析,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跨文化交际与国际视野:培养国际视野,使学生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沟通和交流。 | ||
实施 过程 | 教学内容设计 课前: 布置预习任务 1.观看意大利语和汉语历史演变的视频 2.阅读讲述意大利语和汉语历史的原文材料 3.平台发布作业,给出一系列意汉各自语法独有的语法结构,让学生尝试着用意大利语解释。 4. 观看一个用意大利语教授汉语的视频 课堂: 1.引入 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目标后,对课前“历史”主题预习作业进行检测,通过个别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感想以及获取到的的信息,为探讨学习准备。 教学活动形式:问答 设计理念:通过问答形式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为课堂正式学习做好准备。 2.材料讲解 (1)教师针对课程原文材料(意大利语的简史:从拉丁语到现代意大利语的转变。汉语的发展简史: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演变)设置了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原文中查找对应的答案,与组员共同梳理出两国语言历史演变的重要发展阶段。 (2)学生用意大利语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小组展示结束后,学生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对原文材料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 教学活动形式:小组讨论、问题驱动、知识拓展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自主梳理、探讨知识点,加深了对两国语言历史的理解,同时能够体会到汉语和意大利语语言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教师以问题驱动及知识讲解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准确的意大利语表达,提升语言的能力。 3.案例讨论 (1)教师对课前“比较”主题预习作业进行展示讲评,给出一些意大利语和汉语的例子,设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结合案例,分析汉意语言的异同点。 (2)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展示整合的异同点。 (3)教师点指明正误,归纳总结:汉语和意大利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汉语是声调语言,同一个音节不同声调对应不同的汉字,具有不一样的含义,而意大利语则没有声调,有单独元音字母的开口音闭口音以及单词的重音;汉语与意大利语的词素最小都可划分为单音节词,但意大利语的单词音节多变,从单音节到十一个音节词的词都有;而汉语多为单音节词,单音节具有实际意义;意大利语的词汇有严格的语法变化规则,且名词有阴阳性的区分,汉语的词汇变化通常较为灵活,没有固定的规则,名字也没有阴阳性的区分;汉语以词序为主,而意大利语则注重词尾变化。比如,在汉语中,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是基本规则,而在意大利语中,词尾变化能够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在使用意大利语时注意避免汉语的负迁移,反之亦然。 教学活动形式: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知识拓展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语言的差异,加深了对两国语言的理解,同时能够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及思辨能力;教师以归纳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准确的意大利语表达,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课后作业 (1)个人作业 总结归纳课堂笔记;选取一个汉语发展历程中的传说或故事,用意大利语写成一篇短文。 (2)小组作业 选取一个汉语的语法点,用意大利语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课堂讲解。 设计理念:在要求学生总结掌握课堂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世界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滋养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5.评价与反馈 本次课的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课后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1)即时评价:课堂讨论/提问质量评定;课堂参与情况评定 2)延时评价:对数据数字化平台预习问题的检测 ·同伴评价:小组讨论参与度 ·学生自评:学生利用自评表进行自评。 设计理念:在评价主体上,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与学生自评结合,增强了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凝聚力以及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 ||
案例 意义 | 本案例是思政意识与思辨训练的融合:教学方案中的思政融入不是生硬地嵌套,不是通过教师突兀地灌输,而是通过讨论、案例分析、递进式提问等方式,在培养学生思辨精神的同时,一步一步地将思政意识全程贯穿于教学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本案例选用能够将专业技能训练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学生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民族自豪感,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 ||
教学 考核 评价 | 本课程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高过程性学习的赋分权重,课堂小组展示汇报、课下作业任务通过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多维度全方位引导学生沉浸式学习,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情况。 本门课程的考核评价重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在教学活动中自主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与他国文化的优秀之处。 | ||
教学 反思 | 实施效果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意大利语专业大三学生,经过“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研究后,根据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学生们对课程的思政教育接受度、好感度都较高,具体表现在课前准备、课堂互动、课堂展示、课后作业等多个教学环节都能较高效地完成,课堂授课效果明显。案例聚焦中意语言历史及对比,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发展历史中提高了对意大利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分析语言异同的过程中内化相关语言知识,提升了学生对语言差异的敏感度。通过“课程思政”实践学生能够用意大利语在跨文化沟通中讲好中国故事。内容与当前时代性话题以及学生作为中国意大利语学习者的身份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教学模式相对传统,不能完全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当前,00后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且善于表达、娱乐精神浓厚、有较强的好奇心和上进心等鲜明特点。这些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既蕴含了创新精神,具有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的优势,也对课程思政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新要求。 针对这个不足之处,教学团队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创新课程设计,以此来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彰显“外语+”课程思政特色。 |